/EN/
您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活动 > 行业资讯

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研究 | 广州市专业市场如何转型升级?以纺织服装市场为例

发布日期:2020-08-26

摘要:新形势下加快广州市纺织服装专业市场转型升级,政企商各方都应始终坚持新的发展理念和新的发展模式,把广州建设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纺织服装专业性市场交易平台。同时,广州纺织服装产业一直具有时尚底蕴,以纺织服装专业市场为先导繁荣时尚产业对于广州全面增强国际商贸中心功能、促进城市出新出彩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进一步挖掘广州纺织服装产业时尚潜力,加强政府、协会和商会的引导、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优化产业结构、加大媒体对时尚传播力度、注重时尚教育、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氛围、提升企业和商户的参与积极性等同样是未来广州纺织服装专业市场进一步转型升级的重要方面。

广州长江国际纺织城.jpg

一、广州市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发展历程与现状

广州市地处沿海,历来是中国对外通商的重要口岸,是“海上之路”的起点,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条件,成为中国针织工业和现代机器纺纱业的发祥地之一。

在改革开放初期,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珠三角地区纺织服装业得到了发展,形成了一个个以零售交易为主的自由集贸型市场形态。其中,沙河商圈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自然形成覆盖周边地区的农贸市场。80年代后期,借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及政策的鼓励,沙河一带自发形成了轻工服装市场;流花商圈和站西商圈的起源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改革开放的热潮,广州服装贸易生意兴起,位于市中心的西湖路夜市因承载不了日益增加的个体户,为引导服装个体户入室经营,广州市政府在人民北路的广交会流花展馆旁建立了康乐服装市场,流花和站西两大商圈开始初具雏形;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广州市政府全面整治市容市貌,最早的地摊经营者自发搬到中大南门,开始陆续租赁商铺经营,中大商圈开始初步发展;十三行商圈则是在改革开放后,得益于广州发达的服装制造和商贸业而重新焕发生机,并在20世纪90年代迎来了自己的黄金时代。

经过40年的发展,广州市服装专业市场不仅有效满足了传统二元经济结构下的消费需求,而且在“繁荣一群市场、带动一片就业、富足一方百姓、强盛一地经济”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我国发展纺织服装大国、建设纺织服装强国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纺织工业总产值、利税总额和出口创汇等均居广州市工业系统的前三位,是广州市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目前大多数的广州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实现了经营业态和经营模式的创新,逐步完成由传统“收租者”向“产业综合服务者”的转变。当前的纺织服装专业市场产品结构齐全、产业链配套完善、服务内容和方式多样、交易更加便利,从原先单一的规模竞争,向内容提质、模式创新转变等倾斜,在产品研发设计、自主品牌推广、产业咨询、售后服务、渠道拓展等环节逐步完善。同时,单体专业市场也在逐步倾向于抱团发展,各自板块间协同工作,体现出产业集聚和服务功能多元化相结合的趋势。市场形态越来越立体化,各单体市场的定位更加明确,分工也越来越精细,上下游产业链联系更加紧密,联动效果显著。 

服装城 (6).jpg


二、新形势下广州市主要纺织服装商圈转型升级具体举措

2018年底至2019年初,根据广东省委“1+1+9”相关工作的部署、市委的“1+1+4”配套安排,广州市专业市场转型升级是必然趋势。广州市纺织服装行业现已形成强大的供应链配套体系,占广州专业市场存量的1/3,纺织服装行业的转型升级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专业市场的发展方向。

目前,广州主要有七大著名的纺织服装商圈,分别是中大商圈、流花商圈、沙河商圈、矿泉商圈、石井商圈、十三行商圈以及新塘商圈。随着经济增速放缓、消费升级、“互联网+”以及城市建设的新要求,广州市纺织服装专业市场传统的运营模式越来越难以为继,加上大多集中在人口稠密的旧城区,临街占道、物流混乱、人流拥挤,市场竞争力逐步下降,与现代展贸型专业市场相比劣势明显,整治与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另外,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的发展所带来的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也给专业市场的发展基础、经营理念、运营模式以及升级路径提出了新课题,带来了全新的甚至颠覆性的挑战。数字经济、绿色经济、共享经济等新思维、新模式层出不穷,特别是发展平台经济、打造时尚之都成为广州纺织服装专业市场新旧动能转换、模式探索创新的重要内容。

(一)中大商圈打造全产业链经营模式,战略布局O2O生态

中大商圈的产业形态最早是以零售交易为主的自由集贸型市场,随着政府加强对市容的整治,地摊经营者开始租赁商铺,商圈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改革开放以来,中大商圈毗邻港澳,出现“前店后厂”的经营模式,逐渐成长为广东省乃至华南地区的纺织辅料交易中心。

目前,中大商圈深度解析纺织上下游产业链,以广州国际轻纺城为引领,打造“研发—采购—设计—展示—贸易”的全产业链经营模式,构建由多方主体利益共享的稳健的市场商业生态,助推中大商圈专业市场向现代展贸型、电商化平台转型发展。

广州国际轻纺城坐落于中大纺织产业商圈,汇集近4000家商户,是中大商圈规模最大、社会经济效益最高的专业市场之一。市场一方面通过采用现代化展贸形式,从公共空间、商户店面、产品展示等入手,打造时尚采购体验;同时以时尚为窗口,创办多元化的展贸活动,打造精品化、专业化展贸平台;借助产学研结合项目,为商户铺设了一条以展贸带动、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品牌发展之路,从单纯卖布、卖辅料转向不断附加趋势引领、专业设计、新零售渠道开拓等增值价值。

同时,市场打造多个平台,通过对信息、人才以及渠道的整合,让自身始终走在时尚的前沿,获得行业话语权和客户粘性。一方面搭建了涵盖网站、微网站、手机客户端、现场导购设备、微信服务号及电子商务客服中心在内的“5+1”全场景覆盖电商体系,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创办并连续14年举办中国(广东)大学生时装周、开设“金顶奖”大咖讲坛等,为商户、行业源源不断输送原创设计人才;并联合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每年于四月和十一月(春夏、秋冬)举行面辅料流行趋势发布,有效搭建行业上下游交流、学习、推广平台,促进上下游产业链融合发展,让各环节信息得以精准互通,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

以轻纺城为引领的中大商圈,目前正朝着建立完整生态体系方向转型升级。未来将打造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的供应链模式,应用数字化生产方式,采取智能化设计方式,推进国内外贸易融合发展,借助“中大创新谷”的智力资源优势,围绕“科技、原创、品牌”的发展战略,适应新的消费发展趋势,进一步加强如研发设计、时尚走秀、商流物流分离、质量检测、展览展销、人才培训、商贸洽谈等配套功能,逐渐发展成为集交易中心、信息中心、会展中心、商务中心、培训中心、旅游集散中心于一体的主题产业综合体,引领中大商圈建设为国际纺织中心和中国轻纺总部。

(二)流花商圈引入国际元素,提倡自主创新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流花商圈规模不断扩大,带动了整个越秀区的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服装批发集散地之一。早在2005年,当大多数专业市场仍还处于仿版、跑量、格子铺的时代,流花商圈就利用广州市产业转型升级政策推进的有利时机对市场主体进行改造,开始通过自主创新实现专业市场的转型升级。 

一方面,流花商圈在转型过程中贯彻“时尚、品牌、智慧、责任”的经营理念。通过创新的经营模式、先进的管理方式,不断对商圈的专业市场进行产业创新,形成多种交易模式并存的现代商贸流通业集聚园区、原创设计聚集地和国际时尚潮流策源地;同时流花商圈通过大力引进欧韩品牌,在潮流趋势、平台打造、渠道互通、国际影响等方面多元渗透,彰显商圈的国际化与时尚化定位。

其次,流花商圈提倡自主品牌,推动从“制造”向“创造”转型。依托珠三角地缘优势,形成全国最大的设计师聚集地,帮助自主品牌突破设计瓶颈,实现品牌转型。这些举措促进了传统服装企业向研发设计端的发展。通过多渠道发力,流花商圈呈现出集群化、全品类、多品牌、国际化的特点,其强大的上下游资源配套能力,为品牌发展形成合力。

(三)矿泉商圈打造“时尚湾区”,探索线上线下融合

矿泉商圈位于越秀区西北部,毗邻广州火车站、省汽车站,拥有服装、钟表、鞋材、五金、皮具等品类的专业市场。矿泉商圈是广州专业市场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国内拥有专业市场最多的城市街道之一。

近年来,矿泉商圈积极引导服装产业转型升级,跨行业整合资源,吸引高端设计资源,促使金融、商贸、专业服务业等诸多优质企业集聚,充分发挥商圈在世界服装商贸领域中的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大力推动湾区服装产业协同发展水平,助力广州打造世界级时尚之都,建设“时尚湾区”。

商圈主动对接网络宣传新平台,积极探索新的社交电商推广渠道。市场商户开启网红直播间,在抖音、小红书等新媒体平台上发起讨论,孵化“网红店”等以增加市场流量。开通微信小程序大幅降低了消费者准入门槛,迅速渗透进人们日常生活场景中,并解决了企业获客难、客户回头率低问题,为电商带来了巨大的流量,实现了电商商业模式的革新。

(四)沙河商圈推进物流消防整治,引入网络直播

2000年后,沙河商圈走上真正的专业化道路。为了解决此前发展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广州市着手对商圈进行升级改造,邀请业界专家出谋划策,于2007年编制完成了《天河区濂泉路周边地区整治规划》,拉开了沙河商圈升转型升级的序幕。

关于商圈转型升级的创新举措。在环境治理优化方面,目前沙河商圈按照“人车分流,各行其道”的思路,推进消防改造和整治,实现人、车、货分流通行,提高了车辆通行速度,给商户和消费者带来了巨大的便利;成立应急管理部门,组织第三方专业机构检测,市场和商户共同配合,不断从政府、市场和第三方机构层面推进安全管理,完善服务配套设施:商圈更增设20余部手扶电梯、三台货梯直达各个楼层,通道宽敞,全场中央空调,为采购和商户营造舒适的购销环境;利用天眼水源工程,使市场内部管理得到推进;同时直播带货在沙河商圈的专业批发市场展贸化、电商化的转型升级过程扮演着重要角色。传统专业市场以靠近产业链上游而出货速度快和出货体量大,直播则具有即时性、刺激性、体验性,对于下单、生产、物流到送货上门的速度要求高。这种线上线下优势互补使直播业态在专业市场中得以蓬勃发展。

另一方面,沙河商圈利用APP对拉包公司进行管理,随时检查物流的运送以及派送情况,有效地保证了货物的安全,提高了运送效率;商户利用市场搭建的物流集散点,在移动端完成物流全过程,极大地提高了整体的物流运营效率;将场内所有监控均接到每个商户,链接到指挥中心监管平台,装备自动监控系统,完善服务管理体系,提高市场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五)十三行商圈改善营商环境,打造“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

十三行商圈主要以内贸为主,大众化终端定位,辐射全国。近年来,在广州市进行商贸流通体制改革、建设国际贸易中心的背景下,商圈内服装批发专业市场积极进行转型升级。

为响应政府关于专业市场转型升级的号召,十三行商圈投入大量财力、人力、精力,不断完善市场配套设施,组建自己的消防应急小分队,每半年举行一次大型消防实战演练,平日里则经常对商户进行消防和安全生产方面的培训,贯彻“安全生产无小事”的理念;严查违规占道经营,拓宽道路,促进商流物流分离,最大限度地保障大厦的安全生产和人民群众的安全;逐步规范市场经营管理,规范商户经营行为,摒弃低端的经营模式,引导商户走规范化、品牌化、产品创新化发展道路。

同时十三行商圈开始探索新型经营模式,运用互联网优势,打造O2O模式。全方位协助商户突破传统经营模式制约,降低时间成本,减少交易环节,推动服装批发行业的转型升级,随着众多专注于服装行业的电商平台以及移动管理应用的出现,服装批发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将越来越完善;并且十三行商圈更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建立网上数字化市场、网上支付系统和新型物流系统,加速建设网上“信息中心”“交易中心”和“配送中心”,促进网上市场和网上交易的发展,建立与有形专业批发市场相配套、相结合的网上“虚拟专业市场”,加快人流、物流、信息流分离。

金马市场1.jpg

三、新形势下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对于广州发展时尚产业的基础支撑与不足

广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现代化大都市,是时尚达人聚集的潮流之地。改革开放初期,大量的国际时尚元素就是通过广州的引入和传播在全国流行开来。如今广州市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引擎之一,最大的比较优势和首要的战略使命就是要“全面增强”国际商贸中心功能,自然与打造“国际时尚之都”形成了必然的联系。如巴黎、米兰、伦敦、纽约、东京、首尔、悉尼、香港等国际商贸中心,同时也是国际一流的时尚之都。因此,广州市若要全面增强国际商贸中心功能,必须以打造国际时尚之都为切入点和抓手,整合各种时尚要素资源,逐步建成世界一流的国际商贸中心。

(一)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对于广州市发展时尚产业的基础支撑

  01广州具有最完整的产业链,为时尚产业发展提供产业基础支撑。

广州纺织服装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表现在“时尚”的基础上更“快”,聚集了包括材料、设计、生产、服务、物流等环节在内的完整产业链,完成整个服装产业流程最多两周时间,其他地区至少需要一个月以上的时间。快速、高效、联动等优势,是北京、上海等国内城市无法超越的。20世纪80年代初,珠三角地区成为世界工厂,面料辅料的强劲需求为以广州国际轻纺城为代表的纺织品全产业链经营模式打造提供了契机;国内及东南亚、东亚和欧洲市场的服装需求,促成了以白马、红棉为代表的服装设计、打版、加工及交易的产业链分工与合作;广交会、国际时装周推进了服装信息发布与展示;电子商务的发展,推动了线上线上全渠道的形成。作为产地型为主的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广州市集面辅料、设计、打版、集散于一体,产业链完整,具有强大的供应链生态系统,保证了服装设计、打样、加工、销售等程序在极短时间内完成,为服装创新、引领时代潮流奠定基础。广州时尚产业除了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外,还有钻石珠宝、皮具箱包、美容美妆、家具家装等最具时尚元素的产业体系,它们在全国市场都占据一定的规模和具有相当的影响力。从产业链的宽度看,广州纺织服装专业市场拥有服装企业及关联企业3万多家,服装服饰品牌3000多个,牛仔、女装、男装、童装等多个细分产业聚集区或产业基地,与全省二十多个服装专业镇有深度合作。  

  02广州拥有全国最好的营商环境和立体化交易,为时尚产业发展提供市场基础支撑

从中央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到广东省、广州市关于城市功能和行业发展,再到广州市及各城区关于市场转型升级,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系列政策,为新形势下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的功能定位及发展时尚产业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在《2018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中,广州排名第三,次于北京和上海。2019年8月27日,由国家信息中心牵头编制的“2019中国居民消费大数据指数”正式发布,在全国商圈热力值排名中,北上广渝居前四,即广州位于北京和上海之后,排第三。综上,广州市拥有发展时尚产业良好的营商环境。同时,作为广州商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州专业批发市场总体规模大,经营商品种类多。据统计,2018年全市共有专业市场713个,市场商户逾80万户,市场交易总额超万亿元。纺织服装和鞋业、皮革皮具、水产品等在各自的领域均具有较强的行业影响力和辐射力。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的空间集聚有助于时尚产品的商气养成。据统计,越秀区、荔湾区、白云区、海珠区、天河区五个中心城区拥有单体纺织服装专业市场180个,约占全市数量97.8%。广州市经营规模前60家的纺织服装专业市场也主要分布在五个中心城区,经营面积合计440.83万平米,占全市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经营面积总和的90.6%,平均单个市场面积约为7.35万平方米。可见,广州市规模较大的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空间分布较为集中,方便供应商、采购商、经销商货比三家,产业集群效应明显。

  03广州纺织服装产业创意设计人才数量众多,是全国最大的设计师和品牌集聚地

纺织服装设计条件往往与时尚文化、时尚传播、时尚艺术、时尚创意、原创品牌、时尚培训等联系在一起,它要求有足够多的时尚创意设计人员和服务机构,如设计工作室、时尚艺术中心、培训学校、创意基地、展示平台等,要求有足够好的设计服务、设计工具、设计环境,要求有足够多的优秀模特、丰富的原料和面料、完善的产学研一体化体系、高效的设计与生产协同体系等。

只有较好的设计条件,才能形成良好的创意设计氛围,吸引和聚集设计人才,孕育出更多的原创设计产品和品牌。广州纺织服装产业和市场的条件十分优越,创意设计也处于全国前列。

 良好的教育培训体系造就了时尚设计人才的领先优势。目前广东省开设服装相关专业的本(专)科院校超过35家,服装专业高校在校生约3万人,每年为广东乃至全国的服装行业输送 8000多名专业人才,其中,2/3在广州,可见广州纺织服装行业人才资源储备丰富;同时广州更聚集了全国最多的设计师群体和服装设计品牌,以及多场次与纺织服装相关的时装周、时装节、时尚发布等各种会展活动,如中国(广东)大学生时装周、广东时装周、广州时装周等大型展会。通过借助各类发布会、展贸会,推出了设计新人,壮大设计师队伍,为设计师队伍的新人提供了崭露头角的机会。

  04广州消费基础实力雄厚,具有国际消费城市潜质

国际时尚之都的消费条件主要包括消费主体、消费客体、消费载体等内容。消费主体是指需要有数量足够的国际游客和国际商务人士;消费客体是指需要琳琅满目、适销对路的时尚商品;消费载体主要是指包括服装、珠宝等在内的各种专业市场、特色商业街、百货商场、购物中心、音乐厅、电影院、时尚餐饮、卡拉OK厅等购物、休闲、娱乐的场所和交通设施、旅游景点等出行、旅游等时尚服务设施。总之,由消费主体、客体、载体共同构成能满足国际友人吃、穿、住、行、娱等各种需求的时尚消费体系。国际时尚之都一般都是国际消费城市,在全球具有一定的消费影响力。

根据《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广州要充分发挥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引领作用,着力建设国际大都市。截至2018年,世界500强企业累计已有301家进入广州,120家把总部或区域总部设在广州。今年前三季度,广州实际使用外资61.36亿美元,同比增长8.3%。一定数量的500强企业在投资广州的同时,也会产生大量的生产和生活消费。

通过对2017年北上广深入境旅游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发现,2017年,广州市共接待入境游客数量为900.48万人次,同比增长4.5%,入境游客人数仅次于深圳市(1207万,3.1%),高于上海的875万、2.18%和北京的392.6万、-5.8%;旅游外汇收入合计63.14亿美元,累计增长7.6%,总金额低于上海的68.10亿美元,增幅高于上海(4.3%)。两个指标在四个一线城市对比中居于第二,表明广州市有近千万人次国际游客和商务人士的接待能力。

除此外,广州也正大力推动传统商业创新发展,为加快发展新零售,为智慧零售、跨界零售、无人零售、绿色零售等新业态提供肥沃的土壤,鼓励实体零售业的数字化改造和大数据产业的创新应用,旨在增强消费场所的体验性、社交性,满足境外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另外,广州各类消费场所齐全,能满足境外游客差异化需求。

新图夜景.jpg

(二)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对于广州市发展时尚产业的不足

  01时尚产业资源要素不足

广州时尚产业链各环节联动不足。在创意设计、制造、营销等环节协作不紧密,从而在以制造业为基础、拥有良好的产业链之余,无法促进产业的集聚和产业网络的形成发展,难以发挥供应链的协同效应,辐射及带动时尚网络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其次,广州市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在科研投入和技术创新方面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行业用于研发的经费支出占该行业总产值的比重不足1%,全市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申请专利数量仅有22项。

第三,广州纺织服装专业市场自主品牌培育、品牌影响力相对欠缺。目前大多广州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充分认识到市场品牌建设的深远意义,积极延伸拓展和强化品牌管理,以期提升专业市场的附加值和话语权。但同时必须看到,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孵化时尚品牌、培育品牌影响力之路任重道远。除了广州国际轻纺城、白马服装市场、红棉国际时装城等少数高精尖的专业市场外,不少市场仍存在品牌发展意识薄弱、品牌创新能力不足、本土品牌培育进展缓慢等问题。广州纺织服装行业虽有庞大的制造规模,但生产附加值较低,没有充分运用“微笑两端”的曲线,在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意识较为淡漠。

第四,高端人才和领军不足。广州聚集了国内数量最多的设计师群体,集中了全国最多的设计学院,在人才培育方面具有一定的领先优势。但同时,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可引领国际时尚前沿的高水平时尚设计师却相对匮乏。在时尚品牌设计、运营方面,大多都是意大利或法国等国际时尚之都的设计师担任,本土设计人才成长性受到一定的抑制。

02城市高端消费水平不足

从世界五大国际时尚之都的崛起经验可以看出,它们的成功大多归集于政府和市场共同作用的结果,并有各自的发展路径。但不难看出,被誉为“国际时尚之都”的城市,全都是国际一线城市,具有强大的消费能力。东京的银座商圈,短短两公里的街道两侧,名目众多的高档百货商场、设计师品牌门店鳞次栉比,号称是“亚洲最昂贵的地方”;纽约的第五大道,汇聚了全球最顶尖的奢侈品店铺,更是一条“博物馆大道”,时尚与艺术在此实现完美融合;伦敦、巴黎、新加坡等国际大都市,米兰的蒙提拿破仑街、巴黎的香舍丽榭、纽约的第五大道及麦迪逊大街等,都凭借时尚繁华的商业街区、丰富的消费业态、良好的购物环境等优势,吸引了大量来自世界各地的消费者前往购物和体验。对标国际一流的消费城市,《广州蓝皮书:广州国际商贸中心发展报告(2019)》通过构建了国际商贸中心的指数进行比较分析,涵盖纽约、伦敦、东京、悉尼、北京等21个国际国内城市。结果表明,广州市消费在21个国内外城市中排名第15,在国内城市中高于北京,低于上海。

拥有高度成熟的商业体系,成为国际时尚之都的重要条件之一。近年来广州综合商贸功能有所提升,但仍有不少短板亟需补齐,尤其在城市消费层面,存在国际知名品牌渗透率较低、作为国际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较弱等问题。根据仲量行发布的《全球零售目的地》研究报告,全球240个国际零售品牌在全球140座零售城市中的分布情况,评估认为全球零售业增长最迅猛的前20座城市中,有8座在中国,但广州未在此之列。第一太平戴维斯近期发布的2019年度《中国零售20城》报告中,根据8个品类(顶奢、轻奢、快餐、咖啡、大众服饰、高阶服饰、美妆及大型零售店)50个国际零售品牌在各城市店铺数分类归总得出了“零售商指数”。该报告显示,广州的“零售商指数”在全国排名第6,落后于上海、北京、深圳、成都和杭州。由此可见,上述报告从侧面反映了广州目前零售业国际化程度较低。

对比广州天河路商圈、北京王府井商圈、上海南京东路商圈的客流结构,我们会发现:广州天河路商圈的客流中,外地游客仅占20%,本地游客占80%,虽然是国内首个商品销售总额突破1万亿元的商圈,但时尚引领作用较弱,业态结构也亟待优化调整;北京王府井商圈的客流中,外地游客占75%,本地游客占25%;上海南京东路商圈的客流中,外地游客占40%,本地游客占60%。根据2018年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8年入境旅游者900.63万人次,同比增长0.15万人;其中,外国人340.13万人次,下降1.6%;香港、澳门和台湾同胞560.50万人次,增长1.0%。旅游外汇收入64.82亿美元,增长2.7%。可见,港澳台同胞占入境旅游人数的62%,广州市入境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增长很少。因此,从城市消费群体国际化角度上看,2017、2018年,广州市入境游客一年不足千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仅400亿人民币,虽然在四个一线城市中两项指标居间,但是数量不容乐观。而广州市公安局统计显示,截至今年7月中旬,广州在住外国人共有约8.34万人,常住(居住半年以上)外国人5.5万人。而在上海工作的外国人数量则已达到21.5万,占全国的23.7%。如此小的外籍人口规模,自然难以形成强有力的高端消费。

广州的国际化程度仍有一定的潜力空间,需进一步加强国际商贸中心建设,优化消费的供给端,吸引更多、更高端的消费群体,才能为打造国际时尚之都创造基础消费条件。

晓鸿.jpg

四、以打造国际时尚之都推动广州纺织服装专业市场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新形势下加快广州市纺织服装专业市场转型升级,政企商各方都应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市场主导、高端布局,以新的发展理念和新的发展模式,把广州建设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纺织服装专业性市场交易平台。同时,广州纺织服装产业一直有时尚的底蕴,以纺织服装专业市场为先导繁荣时尚产业对于广州全面增强国际商贸中心功能、推动城市出新出彩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进一步挖掘广州纺织服装产业时尚潜力,加强政府、协会和商会的引导、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优化产业结构、加大媒体对时尚传播力度、注重时尚教育、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氛围、提升企业和商户的参与积极性等同样是未来广州纺织服装专业市场进一步转型升级的重要方面。

首先在政府层面,要做好四个方面。第一要制定战略规划,形成行动方案。以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作用为出发点、以全面增强国际商贸中心功能为前提,将打造国际时尚之都建设纳入城市发展规划,以大力促进时尚产业为主线,以促进专业市场转型升级为切入点和抓手,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整合各种时尚要素资源,在坚持创新驱动、调整存量、批零结合、线上线下一体化、提升市场功能的同时,推动传统专业市场转型升级,把广州建设成为全国、全球纺织服装专业性市场交易平台,使国际商贸中心建设达到一个新的发展高度。

第二,需加强监督管理,优化营商环境。加快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以行业协会为主体,企业、境外进口商共同参与的贸易摩擦预警和应急机制、国际贸易伙伴长期互信机制;充分发挥协会、商会的桥梁与纽带作用,强化专业市场内部的自我发展、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职能,让专业市场、行业协会、商会发挥主导作用,提供更好的行业服务。

第三,塑造时尚城市特色,助推时尚产业融合。一方面依托中国文化和本地文化的传统优势,塑造独特的广州时尚城市名片;同时加强时尚产业内部融合,打造集时尚服装、时尚餐饮、时尚休闲为一体的商业综合体,增加体验性、参与性、综合性的功能;加强纺织服装专业市场与时尚元素融合,强化创意设计、产品创新、品牌建设等,传播时尚理念和生活方式,实现时尚产业与文化、旅游业发展的“共赢”不断催生新的产业、新的业态。

其次在市场层面,则要对接要素资源,发展平台经济。一方面引导各类创新资源要素向专业市场集聚,促使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等有机衔接;同时强化市场引领,推进融合发展,引领专业市场向展贸型批发采购中心转换,积极推进全方位、多角度融合的专业市场,融入时尚沙龙、花艺书吧、咖啡等复合体验,实现商贸与旅游、文化等展开多角度合作,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城市地标、品牌产品和特色线路;更要依托物联网、移动互联等技术,为传统专业市场构建起智能网络、智能管理、智能商铺、信息咨询、品牌展示等智慧商城体系;并对全市各大商圈专业市场实施“一场一策”策略,推进多元化转型升级。

最后在商户层面,则需把产品质量作为硬指标,坚持最严格的标准和管理,把质管和风控工作做细做实做透,在产销供全链条上做到“源头严防、过程严管、风险严控”,确保产品质量万无一失;加强对市场的调研细分,加强柔性化设计、定制化服务,形成以软制造为特征的新业态;同时坚持通过研发核心技术,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培育自主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深入拓展营销渠道,着力创新技术和管理,加快完善服务功能,促进已有品牌不断提档升级,力争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及一大批国内著名品牌;并要不断融合“时尚”、“科技”等元素,通过批发、零售、电商三个渠道共同发力,打造多元融合新渠道;推动业态创新和消费升级,助推广州专业市场加快转型升级。


(转载自:现代产业市场)